答辩时间:2020年6月6日上午8:30开始
二、答辩安排
一组: 13号楼301室
序号 | 姓名 | 题目 | 导师 |
1 | 井栋 | 输电线路杆塔混凝土桩基散流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 | 安韵竹 |
2 | 张传聪 | 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压砖机生产线能源管理系统开发 | 边敦新 |
3 | 廖庆陵 | 基于智能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负荷预测研究 | 窦震海 |
4 | 伊书鑫 | 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策略研究 | 胡健 |
5 | 孔祥旭 | 单相非隔离型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| 姜吉顺 |
6 | 刘聪 | 基于ADPSS的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技术研究 | 李立生 |
7 | 朱珊珊 | S7-300在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| 李素玲 |
8 | 张晓阳 | 光伏阵列故障在线诊断的SOM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| 李田泽 |
9 | 韩鸿雁 |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狮群算法的研究 | 李田泽 |
10 | 王沛沛 | 分布式电源状态估计算法研究及实现 | 李震梅 |
11 | 唐小婷 | 气电联合微能网运行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| 苏建军 |
12 | 李纳纳 | 基于机器学习的配电网弱故障选线方法 | 王宾 |
13 | 牟浩东 | 低压线路泄漏电流监测与漏电保护技术研究 | 王敬华 |
14 | 王立婷 | 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故障特性研究 | 王俊江 |
15 | 崔聪 | 基于损耗功率比较的配电变压器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| 咸日常 |
16 | 鲁尧 | 电力电容器成套装置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| 咸日常 |
17 | 路梅雪 | 高效同步磁阻电机的转子结构优化设计 | 熊立新 |
18 | 刘祥 | 电动叉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高效控制策略研究 | 熊立新 |
19 | 陈尧 |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变电站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| 尹丽菊 |
20 | 贾凯莉 | 聊城配网台区低电压问题治理的研究 | 张存山 |
21 | 余海 | 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直流绝缘检测技术研究 | 姜吉顺 |
22 | 李世运 | 基于双管反激式变换电路的开关电源设计 | 赵艳雷 |
二组: 13号楼303室
序号 | 姓名 | 题目 | 导师 |
1 | 宋全琛 | 基于全电场分析的直流偏磁计算方法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| 陈玉峰 |
2 | 孙锴 | 基于改进深度学习算法的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| 窦震海 |
3 | 张伟玲 | 仿人柔性手臂振动特性分析及振动抑制研究 | 杜钦君 |
4 | 张铭 | 抽油机用开关磁阻电机关键参数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 | 杜钦君 |
5 | 周宇洋 | CF3I混合气体绝缘性能及开断特性研究 | 何柏娜 |
6 | 姜仁卓 | CF3I环保型高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绝缘与熄弧特性研究 | 何柏娜 |
7 | 毛亚哲 | 计及需求响应的多能互补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 | 何柏娜 |
8 | 仲伟梅 |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海岛的应用研究 | 何柏娜 |
9 | 张文轩 | 10kV配电网广域行波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| 李京 |
10 | 王雪菲 | 小电流接地系统行波故障选线技术研究 | 李京 |
11 | 王立权 |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| 宋吉江 |
12 | 王雪姣 |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拓扑设计及其控制 | 宋吉江 |
13 | 高郭冰 | 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及对策 | 王蕾 |
14 | 姜欣洁 | 系统单相接地运行时配电变压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| 咸日常 |
15 | 王在明 | 配电变压器雷电过电压分析及其防护措施研究 | 咸日常 |
16 | 燕蕾 | 配电变压器暂态电磁力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 | 咸日常 |
17 | 李英 | 微光图像重建方法与实验研究 | 尹丽菊 |
18 | 于毅 | 交叉互联电缆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| 尹丽菊 |
19 | 王季峥 | 电气设备红外图像故障区域分割与诊断研究 | 尹丽菊 |
三组: 13号楼305室
序号 | 姓名 | 题目 | 导师 |
1 | 方潇 | 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降阻策略研究 | 安韵竹 |
2 | 晏伟宸 | 基于柔性面状电极的杆塔塔基外敷降阻策略研究 | 安韵竹 |
3 | 李冠宏 | 低直流电压下混合型MMC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| 边敦新 |
4 | 李柏君 | 非线性及不平衡负荷的同步定频交流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| 边敦新 |
5 | 田毓鑫 |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巡检机器人线路本体识别研究与应用 | 蔡富东 |
6 | 高杰 | 基于可信性理论的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 | 陈佳佳 |
7 | 王乐乐 | 基于实时电价的电能供需互动策略研究 | 陈佳佳 |
8 | 张杰 | 面向虚假数据注入的电力系统运行评估及优化研究 | 陈佳佳 |
9 | 朱柏寒 | 基于波前信息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 | 陈羽 |
10 | 孔垂跃 | 基于MQTT协议的配电物联网云边通信映射研究 | 陈羽 |
11 | 赵乾名 | 基于CoAP协议的配电物联网边端通信映射研究 | 陈羽 |
12 | 梁晓宇 | 基于ICCOS的电感储能连续脉冲电源拓扑研究 | 李海涛 |
13 | 于少泽 | 配电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 | 李海涛 |
14 | 牟彤彤 | 气溶胶颗粒动态光散射测量技术研究 | 申晋 |
15 | 岳昕 | 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技术及装置异动机理研究 | 王敬华 |
16 | 双永灿 | 基于解析解的三维测量及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| 王振洲 |
17 | 王子豪 | 基于斜率差分布与形态学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| 王振洲 |
18 | 史晓航 | 基于有限元的特高压氧化锌避雷器多物理场分布研究 | 袁海燕 |
19 | 王舢姗 | 基于稀疏μPMU的主动配电网系统故障定位研究 | 张存山 |
四组: 13号楼307室
序号 | 姓名 | 题目 | 导师 |
1 | 连学森 | 山区风电机组接地特性与降阻技术研究 | 胡元潮 |
2 | 李腾 | 考虑地形特征的杆塔辅助地网接地特性研究 | 胡元潮 |
3 | 李光杰 | 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自然接地 散流优化研究 | 胡元潮 |
4 | 王卓 | 双极方波连续高压脉冲电源的技术研究 | 李震梅 |
5 | 范秩玮 | 光伏并网对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影响 | 李震梅 |
6 | 李宗哲 | 高温超导脉冲变压器储能绕组的交流损耗研究 | 李震梅 |
7 | 陈昌明 | 风电汇集接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| 刘伟3 |
8 | 左钰 | 基于图像法绝缘子定位与故障检测研究 | 刘伟3 |
9 | 谭帅帅 | 基于背散射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技术研究 | 刘伟3 |
10 | 魏智宇 | 电动汽车接入直流配电系统的虚拟惯量控制研究 | 彭克 |
11 | 王琳 | 基于综合附加阻尼的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控制 | 彭克 |
12 | 李海荣 |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低频振荡机理分析与控制优化 | 彭克 |
13 | 刘磊 | 多换流器并联的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| 彭克 |
14 | 程文 |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| 孙树敏 |
15 | 李宝 | 新能源发电快速功率控制的控制策略及验证 | 孙树敏 |
16 | 张国伟 | 基于ANFIS-PI的同步磁阻电机控制器设计 | 熊立新 |
17 | 赵亭亭 | 微电网功率解耦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| 赵艳雷 |
18 | 吴昊宇 | 微电网双模同步逆变器研究及实现 | 赵艳雷 |
19 | 王呈阳 | 基于改进VSG的微电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| 赵艳雷 |
20 | 杨梦宁 | 基于无差调压U-I下垂的同步定频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| 赵艳雷 |
五组: 13号楼315室
序号 | 姓名 | 题目 | 导师 |
1 | 唐志扬 | 直流微电网集群协调控制研究 | 胡健 |
2 | 马景岳 | 基于数据驱动的配电网状态估计研究 | 胡健 |
3 | 苑文续 | XLPE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研究 | 贾明娜 |
4 | 陈吴 | 基于PWM整流的CT取电电源的研究 | 贾明娜 |
5 | 王新古 | 陶瓷化硅橡胶的介电与防火性能研究 | 李秀峰 |
6 | 杨云梦 | 交联行为对XLPE/OMMT纳米复合电介质结构和水树枝特性的影响 | 李秀峰 |
7 | 赵健军 | 电缆中间接头电场分析和界面缺陷研究 | 李秀峰 |
8 | 孙华 | 断路器早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| 王宾 |
9 | 袁曦 | 气溶胶颗粒动态光散射测量的反演方法研究 | 王雅静 |
10 | 张涵瑞 |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| 王雅静 |
11 | 施瑶 | 基于VMD电力谐波检测方法研究 | 王雅静 |
12 | 孙中玉 | 脉冲电流法电缆故障自动测距技术 | 徐丙垠 |
13 | 王鹏玮 | 架空配电线路离线故障定位方法 | 徐丙垠 |
14 | 初宇康 | 六相螺旋运动永磁执行器转矩波动和推力波动研究 | 赵博 |
15 | 李华宇 | 自动售饭机与餐具清洗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| 张厚升 |
16 | 程梦竹 |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及装置异动机理研究 | 张新慧 |
17 | 王正男 | 基于虚拟惯性的多储能直流微网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| 张新慧 |
18 | 高震 | 退役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方法及二次利用研究 | 张新慧 |
19 | 禚传奇 | 利津县配电网电能质量在线监 测系统研制及应用研究 | 张新慧 |